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從《金枝欲孽》到《美人心計》,再從網路小說改編而走上銀屏的《甄嬛傳》《延禧攻略》,宮鬥劇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品種,其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半文半白的藝術語言,以及靚男美女的演繹都引人關注,被很多年輕人追捧。如果僅當做娛樂看看也就罷了,但現在還有不少青年人,將其中的情節引申到當下社會,甚至從中總結出「職場晉陞指南」,這就顯得極為荒謬了。

  中國有幾千年文明史,其中涉及宮廷內容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宮廷內部,君臣關係、臣臣關係,以及後宮佳麗之間的各種爭鬥,既有豐富的社會學和歷史學內涵,也是人際倫理關係的折射。文藝工作者把這樣頗為精彩的內容搬到舞台上和熒屏中,並不難理解。問題是,文藝工作者該以怎樣的視角來反映這些宮廷軼事。

  我以為,宮鬥劇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康熙大帝》《雍正皇帝》為代表。它們有一定的歷史事實,文藝工作者通過對政權更迭和皇室鬥爭等情節的藝術創造,來表現出比較宏大的時代主題。這對我們今天的為人處世乃至執政理政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可以稱之為「正劇」。另一類則是以《甄嬛傳》《延禧攻略》為代表,基本上沒有史實依據,主要人物和情節均為作者虛構,這類電視劇因其表現出細膩的情感、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具有張力的矛盾衝突而吸引觀眾,尤其是吸引年輕觀眾的眼球,我們可以稱之為「戲說」。

  其實,圍繞宮鬥劇,不管是正劇還是戲說,我都期待文藝工作者能夠通過這些電視劇來引導公眾思考歷史與未來,喚起內心的正義等。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舞台上和熒屏中,高品質的宮鬥劇較少,而類似《延禧攻略》這一類的較多。娛樂城由此造成一些青年人盲目地以劇中的情節和人物來比照當今社會,尤其是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樣簡單的比照,不僅對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發展不利,甚至還會誤導青少年走偏鋒和極端。

娛樂城

  應當指出,一方面有些宮鬥劇雖然瞎編亂造,但也確實與現實社會的某些方面切合,故而贏得青年人的青睞。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大國,一些封建思維觀念至今也還有生命力,再加上當代社會工作節奏快、人心和人性更趨於浮躁,青年人在迷茫中將不知不覺地將一些宮鬥劇當作職場寶典也就不足為怪了。於是,在社交網路中,出現很多相應的文章或帖子,通過宮鬥劇的劇情來向讀者介紹如何鬥狠、如何在職場中進行角力、如何上位等,使得本來平常普通的辦公室被想像為充滿了權力鬥爭的場所。

  總之,我希望無論是文藝工作者,還是文藝作品把關者,都應該有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避免宮鬥劇過多、過濫、情節過於離譜,在有意無意之間使青年人把宮鬥劇當作職場寶典。與此同時,我們的青年人也應擦亮眼睛,不要把此當作成功學,耽誤影響自己的前程。

  宮鬥劇說到底,不過是「劇」而已,它代表不了現實。

  (作者是北京學者、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原題為《王旭明:莫把宮鬥劇當作成功學寶典》)

娛樂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娛樂城
    全站熱搜

    warrenpats6h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